厚層自流平材料的抗凍性及冬季施工效果保障需從材料配方優化、施工工藝控制及后期養護三方面綜合把控,具體措施如下:
### 一、材料配方優化
1. **抗凍組分添加**:通過摻入引氣劑(如松香樹脂類)在材料內部形成均勻閉孔結構,降低水分結冰產生的膨脹應力;加入防凍劑(如亞、)降低冰點,抑制早期凍害。
2. **水灰比控制**:減少自由水含量,采用低水膠比配方(建議0.18-0.22),結合減水劑提升流動度,避免因水分過多導致冰晶破壞結構。
3. **早強體系設計**:添加硫鋁酸鹽水泥或納米早強劑,加速早期強度發展,確保24小時內抗壓強度≥5MPa,縮短低溫環境下的凝結時間。
### 二、施工環境控制
1. **溫度管理**:施工環境溫度需≥5℃,基面溫度≥2℃,采用熱風幕或暖棚加熱,材料儲存溫度保持10℃以上。拌合水溫控制在30-40℃,避免直接使用冰水。
2. **基層處理**:清除基面冰霜,采用紅外加熱板預熱至5℃以上,確保界面劑(需選用低溫型)涂布后無結膜延遲。
3. **施工時效控制**:單次澆筑厚度30-50mm時,需在15分鐘內完成攤鋪,避免材料在開放時間內因低溫導致流平性下降。
### 三、養護工藝強化
1. **封閉保溫**:施工后立即覆蓋PE膜+5cm厚巖棉被,養護溫度維持10℃以上72小時,濕度≥90%。采用電熱毯局部補熱時,表面溫度不超過40℃。
2. **梯度降溫**:強度達到設計值70%后,每日降溫幅度≤5℃,防止溫度驟變引發微裂紋。
3. **抗凍驗證**:28天齡期后按GB/T50082標準進行50次凍融循環測試,質量損失率需≤5%,相對動彈性模量≥60%。
通過上述技術措施,可確保厚層自流平在-15℃環境下的抗凍等級達到F150,滿足冬季施工后表面無起砂、脫層現象,28天抗壓強度≥30MPa的工程要求。
